鸿蒙与Fuchsia: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不同命运
鸿蒙与Fuchsia: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不同命运
华为鸿蒙的崛起与谷歌Fuchsia的停滞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诞生。这一系统从编程框架、编译器、编程语言、数据库、全场景互联、文件系统到OS内核等各个方面实现了全面突破,形成了全新的系统架构。鸿蒙操作系统不仅在性能上取得了显著提升,还摆脱了对传统内核的依赖,实现了系统底座的全部自研,成为真正的原生操作系统。
目前,已有超过15000个鸿蒙应用上架,覆盖18个行业,并且通用办公应用已经覆盖全国3800多万家企业。这些成就引发了外媒的关注和赞叹:“谷歌Fuchsia失败了,而Harmony却成功了,Harmony操作系统代表着未来,它将迅速超越西方的操作系统。”
与此同时,日本网友也表示,华为完成了日本几十年来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鸿蒙在国内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是微信等核心软件的适配。在过去,关于微信与鸿蒙二选一的争议曾引发广泛讨论,但在此次发布会上,微信的logo出现在鸿蒙原生应用logo墙的最中心位置,证实了华为与腾讯在应用适配上的深入合作。这解决了消费者购买鸿蒙手机的最大顾虑。
鸿蒙生态的构建与发展
鸿蒙生态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道路曲折,但从全球角度来看,鸿蒙抬高了操作系统的门槛。目前,鸿蒙拥有超过1.1亿行代码和675万注册开发者,生态设备已超过10亿台。相比之下,谷歌在今年年初宣布Chrome不再支持下一代操作系统Fuchsia,并删除了Android的ACK内核对RISC-V架构的支持,基本上放弃了Fuchsia项目。
物联网操作系统:鸿蒙与Fuchsia的不同命运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2019年。当年的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正式公布了关于Fuchsia OS的相关信息,并上线了Fuchsia OS开发者官方网站。谷歌计划在三年内在智能音箱和其他智能家居设备上应用Fuchsia OS,然后再扩展到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上,最终取代Android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操作系统。然而,现实却是谷歌在今年宣布自家浏览器Chrome不再支持Fuchsia OS,基本上放弃了这个项目。
为何鸿蒙与Fuchsia的命运截然不同?
-
厂商支持:
- 缺乏支持:谷歌未能获得像安卓那样的广泛支持。小米、传音、OPPO、vivo等厂商都不敢使用Fuchsia,甚至连三星也不敢冒险。谷歌断供华为的举动让其他厂商产生了危机感,不愿再依赖谷歌的新系统。
- 中立性丧失:过去,各大手机厂商选择适配谷歌安卓,是因为相信谷歌作为一个中立第三方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然而,谷歌断供华为的行为破坏了这种信任,导致厂商们不愿意支持新的操作系统。
-
现有生态的包袱:
- 安卓的重要性:安卓对谷歌来说太重要,也太成功了。如果Fuchsia OS成功,安卓可能会逐渐衰落,类似于微信对QQ的替代。谷歌、苹果、微软都有类似的包袱,他们不敢轻易放弃现有的生态系统,因为这些系统带来的稳定性和利润太大。
-
内核模式的优劣:
- 微内核 vs 宏内核:鸿蒙采用的是微内核结构,其内核功能是解耦的,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需求进行定制,从而实现快速移植和扩展。相比之下,Android采用宏内核结构,内存管理、进程调度、文件系统等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内核里,代码量庞大,久用容易变慢卡顿,且可扩展性差。微内核架构更适合物联网设备的需求。
鸿蒙对现有操作系统的冲击
从系统体验来看,鸿蒙原生App对硬件设备的“自适应”能力非常出色。在多设备、多场景的互联互通方面,鸿蒙实现了手机、平板、汽车座舱等设备的无缝连接。例如,在Mate XT三折叠机上,用户可以轻松切换屏幕大小,任何同一款App都能在不同屏幕上恰到好处地展示。
随着鸿蒙原生应用不断扩展到手机、平板、手表、PC、车机、智能家电、家用机器人等设备,其生态体量将逐步扩大。相比之下,局限于手机或PC的Android、iOS、Windows生态影响力将逐渐削弱。
未来的展望
华为鸿蒙类似电动汽车对燃油车的冲击,物联网操作系统拥有更强的智能化生态圈与交互体验,这是一场对原有操作系统的生态革命。虽然我们不怀疑谷歌、苹果、微软研发跨终端、全场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实力,但他们的生态利益架构过于庞大,没有意愿去革自己的命。此外,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也不利于这些公司推出新的操作系统并获得广泛支持。
因此,从大的影响方面来看,鸿蒙不仅提升了中国操作系统的地位,还将对现有操作系统格局产生降维冲击,并封堵了谷歌、苹果、微软追赶的后路。我们期待鸿蒙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取得更多突破,引领物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变革。